鄭家瑜 Jiayu Jeng

鄭家瑜 Jiayu Jeng

由美國舊金山灣區跨媒體人鄭家瑜所製作主持的國語廣播節目“灣區好聲音” Podcast,內容豐富多彩,包括有專訪名人、明星、話題人物的〈名人有話說〉;有關注本地政策、法案、選舉等的〈社區有話說〉;以及由台北來的家瑜與北京來的張冰共同主持的〈兩性有話說〉,從兩性與兩岸不同觀點,與聽眾分享美國生活點滴與國際新奇話題。網站 http://www.jengjiayu.com

Episodes

April 14, 2024 21 mins

主要從事疼痛醫學和安寧療護工作的路桂軍醫師,在2021年3月, 在北京為自己辦了一場葬禮,他甚至自己躺進棺材裡體會逝者的感受, 引起媒體大篇幅報導與關注。參加過自己的葬禮後, 他更加能感同身受, 患者即使在醫學角度上沒救了, 他依然有疼痛需要緩解, 有遺憾需要彌補, 這就是安寧療護的重要任務。

Mark as Played

曾經是享有盛名的神經外科權威醫生,曾經有傳言「只要是有頭的病人,都能在他手中活下來」,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去年退休,陪著老婆遊山玩水、到處旅行。他說早已做好醫囑安排,不急救、不插管、而且不接受器官捐贈。他認為善終的意義不只是對個人,同樣對身邊的人有巨大的影響——把自己與他人的生命裂痕補起來,人世間的事情作了交代,離開的時候少受苦,死無罣礙,才是圓滿的終點

Mark as Played

中國人有句話說「好死不如賴活」。你有沒有想過,什麼樣的死亡可以被界定為「好死」?其實,好死(a good death)這個詞不但中國有,西方文化中也存在。 

有調查顯示,在家中離世,有家人親友陪伴,安詳地死去應該算是「好死」。大多數人都希望能夠在家中辭世,然而現實生活中超過一半人死在醫院裏。

「灣區好聲音」這期節目繼續從信仰的角度來探討生死,專訪到天主教的曾慶導神父以及基督教的蔡茂堂牧師從各自的宗教與生命經歷來看生命去向何處。

對此議題有興趣進一步了解的朋友,可以參加美華慈心關懷聯盟的線上名師論壇,詳情可以參考網站 https://www.caccc-usa.org/

Mark as Played

不少人認為人死如燈滅,不過,從佛法的觀點看,死亡並不表示生命完結。這次的生命結束後,會隨著自己的業力,投生到別的地方。眾生就這樣死而復生,生而復死,無窮盡的生死輪迴。「灣區好聲音」這期節目繼續從信仰的角度來探討生死,專訪到擁有電腦神經網路博士學位的見護法師從佛法來看生命去向何處。


對此議題有興趣進一步了解的朋友,可以參加美華慈心關懷聯盟的線上名師論壇,詳情可以參考網站 https://www.caccc-usa.org/

Mark as Played

有位智者曾說,每個人都有兩次生命,第二次生命始於當你意識到生命只有一次的那一刻!

 

「灣區好聲音」本期配合美華慈心關懷聯盟的〈明師論壇〉,繼續生死議題的探討,這次訪問到基督教的張瓊濱牧師。


基督教認為人死可以復生,就像耶穌基督一樣死後能夠復活,所以面對死亡不需恐懼,因為死亡的只是形體,靈魂會到天堂。但是復活會以何種形式?目前流傳於世的一些瀕死的經歷,是否能印證基督教的觀點?還有如果人能夠復活生死的意義又是甚麼?基督教在臨終關懷方面有哪些服務?對於這種種話題張牧師有精彩的回答。

Mark as Played

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佛教有六道輪迴的說法、天主教認為死後的世界分天堂、煉獄與地獄,不同宗教對於生死議題各有道理、你怎麼看呢?

美華慈心關懷聯盟備受好評的「明師論壇」系列、在2023年將從不同宗教、不同角度來探討人生的生死課題、邀請到不同領域備受推崇的宗教領袖與教友、分享對生命價值與意義的看法、也探討人最後究竟去往何處?

好久未現的「灣區好聲音」、家瑜本集專訪牧靈顧問楊彤芳、談她如何在青春年少時便接觸臨終照護、又如何在經歷癌症磨難後體悟出自己的人生使命。

Mark as Played

有個進入名校普林斯頓的大學生,對人生充滿理想與好奇,正計畫出國體驗不同文化,一場意外讓他幾乎喪失生命,也永遠的改變了他的人生。他後來成了醫生,受邀在TED Talk演講,影片創下了一千五百萬次以上的點擊率。

「灣區好聲音」的〈名人有話說〉單元,家瑜專訪安寧療護醫生Dr. B. J. Miller,談他如何在青春正盛的年華因年少輕狂意外失去左手與雙腿;他如何走出痛苦悲傷、「向死而生」;以及他在經歷瀕死與照護病人的過程後所體驗的人生感悟。這是他首次接受中文媒體人的採訪。

請上家瑜的個人網站直接收聽 https://www.jengjiayu.com

Mark as Played

中國東航的飛機,有些人一轉身就此生不再相見;硅谷的極品渣男,有些事谷哥也無法回答理解。

不要總以為來日方長,因為世事無常!

所以有事就趕快去做,有夢想就趕快去追!本週「灣區好聲音」的〈名人有話說〉單元,家瑜專訪灣區超級大玩家Andy船長郭英盛,談他即將展開的帆船跨洋環球之旅的壯舉;另外家瑜也訪問到最懂女人美的傳奇美創辦人劉麗娜分享創業及美麗心得.

在〈兩性有話說〉單元,張冰和家瑜從兩性觀點來看紅遍華人圈的硅谷渣男。張冰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幫渣男說公道話?

本週公告:

「灣區好聲音」在FM96.1本周播出告別秀,青山綠水,之後我們podcast和website繼續追隨!

——鄭家瑜

Mark as Played
20年沒見便神奇復合並閃婚的大S終於與舊愛具俊曄合體,大批媒體現場守候,都為親眼見證這奇蹟般的愛情的一幕,雖然其實只能在豪宅外捕風捉影。 也許有時候想像比真實美好得多! 非營利組織「包容計畫」執行長鮑康如就呼籲企業重新檢視科技業「唯才是用」的迷思,對待亞裔與女性,職場的包容與公平似乎還是只存在我們的期待與想像中。 本週「灣區好聲音」的〈名人有話說〉單元,家瑜也專訪名女人,筆耕不輟的邱彰律師又有新作品了,這次她從最早在美國打官司的華裔娼妓團談到矽谷高管鮑康如的職場性別歧視案件並介紹正在舊金山總圖書館進行的Herstory On View. 在〈兩性有話說〉單元,張冰家瑜從兩性觀點來看烏克蘭戰火下的代孕寶寶危機。以後想抱孫但孩子不生,老爸老媽可以自己找人代生? 本週名人名言: 「如果你努力工作、任勞任怨、表現出色,一定會得到回報,且會被公平對待。然而,你在某個時間點頓悟,事實並非如此。」 ——鮑康如
Mark as Played

疫情、戰火、通貨膨脹…,這個世界彷彿沒個消停;結婚、離婚、閃婚再婚…,有些人生似乎千帆過不盡。

也許無常能夠帶給人無比的勇氣吧!

參政發出自己的聲音也需要勇氣。本週「灣區好聲音」的〈名人有話說〉單元,家瑜專訪新成立的亞太裔聯盟主席王彥邦、會長李健以及董事朱偉人,談他們的新組織成立的目的與意義,以及亞裔如何在瞬息萬變的社會裡嶄露頭角成為領導人?

在〈兩性有話說〉單元,張冰家瑜以兩性觀點來看大S閃電復合老情人酷龍具俊曄的演藝圈大事件。

本週名人名言:

「我們會贏,因為我們團結。」  —烏克蘭第一夫人奧琳納 澤倫斯卡

Mark as Played

最近姊妹們談論的最多的男人應該是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吧。這位個子矮矮、很有喜感、演員出身的總統堅持留守,讓世界為之震撼,「戰爭英雄」儼然成為這位素人總統的代名詞,就連他的妻子奧琳納也搖身一變,被外媒譽為「最勇敢的第一夫人」。

在華人圈紛紛用購物、用狂歡來迎接「女神節」以及「38婦女節」的此刻,奧琳納所展現出的溫柔、堅定與勇氣,如此高貴美麗。

本週「灣區好聲音」特別製作女神節專輯,在〈女人有話說〉單元,家瑜專訪到北加州漢服社會長言潔予及成員盧薇、三毛,談漢服社成立的目的與意義,以及前一陣子引起轟動的太浩湖雪地女神降臨的視頻風潮。另外家瑜並訪問到灣區私房菜女神李夢琛,聊聊甚麼是私房菜?以及她為什麼樂於以私房菜會友?

在〈兩性有話說〉單元,張冰家瑜以兩性觀點來看從演員、到癟腳總統、又到民族英雄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

本週名人名言:

「我今天不會恐慌也不會流淚,我會保持冷靜和自信,我的孩子們正在看著我,我會在他們身邊,還有我先生身邊,和你一起度過這段日子。」 ...

Mark as Played

在有限的人生裡,如果能夠真正瞭解幸福的真相,並獲得幸福,那該是多麼幸福的事啊!

本週「灣區好聲音」之〈名人有話說〉單元,家瑜專訪到一位讓人真真實實感受到幸福的傑出女性、曾獲金馬金鐘亞太影展百花獎…無數獎項的影后歸亞蕾,在銀幕上,古稀之年還當女主角,挑戰各種角色;在生活裡,她與兩個女兒女婿、孫子孫女、丈夫同住,其樂融融。這樣的人生是怎麼做到的?另外北加州中國大專校友聯合會會長劉寶剛介紹即將盛大舉辦的年會活動。

在〈兩性有話說〉單元,張冰家瑜談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最新進展分析俄烏關係與兩性關係的驚人相似處。

本週名人名言:

「沒有通往幸福的路徑,而是幸福本身就是一條路。」 — 釋迦摩尼

Mark as Played
有個朋友最愛《秘密》這本書,深信吸引力法則,他常說心想事成,物以類聚。我一直也認為吸引力法則有它的道理,想要寫出曠世巨作,所以莎士比亞筆下出現了哈姆雷特;想要證明自然的法則,所以牛頓找到了萬有引力定律;想要在灣區擁有一座正統日式的庭園建築,所以舊金山的Stine夫婦打造了箱根園。 但是我們真的擁有改變自己命運、掌握自己幸福的能力嗎? 冬奧賽場上傾跌摔倒失誤的選手所付出的努力,真的比那些站在高台上領獎接受歡呼的贏家少嗎?那個被拐賣被囚禁被凌虐的八孩鐵鍊女,跟我們身邊看芭蕾逛博物館買柏金包的名媛的差距,真的是操之在己嗎? 本週「灣區好聲音」之〈名人有話說〉單元,家瑜出外景到Saratoga的Hakone Estate & Gardens,專訪箱根園董事會成員董小雯,聊聊這座擁有超過百年歷史的日式庭園的前世今生、疫情以來的挑戰、以及正在進行中的擴建計畫。 在〈兩性有話說〉單元,張冰家瑜談英年早「婚」對人生的影響,以及最近華人圈熱議的徐州豐縣八孩媽鐵鍊女事件的始末與...
Mark as Played
下週三開始灣區幾乎都取消戴口罩的規定了。越來越覺得奇怪,所謂的自由派,總是倡導限制民眾的自由,強制戴口罩、強制打疫苗…;所謂的保守派,卻總是希望政府少管閒事,戴不戴口罩、打不打疫苗,你家的事!家瑜和谷愛凌一樣不懂政治,但得去添購幾支口紅了! 本週「灣區好聲音」 節目中會送出賀歲爆笑強檔"這個殺手不太冷靜"的電影票, 請上網報名 https://www.jengjiayu.com/giveaways 。〈名人有話說〉單元,家瑜出外景到San Leandro的Dasen Multi Ethnic Costume Museum,專訪56個民族服飾博物館館長解冰,聊聊為什麼她致力於推廣民族服飾、又為什麼成立可能是全球唯一的一間囊括中國56個民族服飾的博物館、並解析民族服飾中蘊含的文化意義。 同時灣區的老牌慈善團體美華慈心關懷聯盟徵求志工,創辦人陳明慧護理師談美華的這兩年,以及疫情期間服務如何不中斷! ...
Mark as Played

紛擾與期待中,2022年冬季奧運會於立春這天、在北京國家體育場“鳥巢”拉開帷幕。… 雨水、驚蟄、春分、清明… 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開幕表演把二十四節氣作為倒數計時方式,以中國特有的計算歲月的方法表現時光流轉,雅緻而詩意!

“春爭日,夏爭時,一年大事不宜遲”,為24節氣之首的立春代表著又一次新的開始,蟄伏已久的病貓也是時候成猛虎了吧!

本週「灣區好聲音」之〈名人有話說〉單元,家瑜趕上冬奧流行,專訪前黑龍江速滑運動員趙旭東,為我們體育吃瓜群眾科普一下冬奧的歷史與發展、冬季運動傳統強國及中美兩國奪牌實力分析、並解析本屆北京冬奧最大看點。

同時新春的腳步走進每個角落,今年在三谷地區的San Ramon City Center將在周日舉辦農曆新年慶祝活動,Contra Costa社區大學校董李健介紹新春慶會活動內容,歡迎大家到San Ramon走春!

在〈兩性有話說〉單元,張冰身上出現了所有新冠症狀,家瑜上週與新冠確診者密切近距離接觸,難道、終於、我們不約而同的一...

Mark as Played

網路上有人感慨:2019年以前,我們盡量遠離negative(負能量)的人;2020年開始,我們轉而對positive(陽性)的人敬而遠之;2021年之後,我們只要看到人就躲;那2022年呢?

農曆新年已在轉角,即將展開的虎年等著我們的會是甚麼呢?我想不管黑虎、白虎、猛虎、萌虎,只要能鎮住疫情,就是好虎!

本週「灣區好聲音」之〈名人有話說〉單元家瑜專訪當代最有影響力的華裔藝術家之一、史丹佛大學終身教授謝曉澤,介紹他失語數月、傾盡心力,將疫情蔓延時的深刻媒體影像與藝術史上經典名作揉合重組所完成的最新巨幅作品《Panorama of Eternal Night》「長夜漫漫」,也分享他如何以藝術的力量,直面記錄這場全球疫情對人類帶來的創傷。

同時迎接壬寅虎年,灣區有甚麼「虎頭虎腦」的展覽呢?每年都會舉辦新春特展的硅谷亞洲藝術中心今年推出「虎風虎膽」藝術展,舒建華館長介紹來自全美各地大師與新秀的繪畫篆刻書法… 濟濟一堂的特展。

在〈兩性有話說〉單元,家瑜和張冰教您最...

Mark as Played

每當新的一年剛開始的時候,就會有人到銀行開存款帳戶、到超市買有機健康食品、到健身房減肥班報名上課…,或是在冰箱貼上New Year Resolutions,列出十項今年一定要做到的事,例如要早睡早起、要減重十磅、要孝順父母、要少喝奶茶…。

往往堅持了兩三週後,因為決定每天運動而新買的自行車就自行躺在後院了、因為決定每天存錢而買的小豬肚子又空了、糙米燕麥綠茶粉束之高閣、蜜餞薯片波霸奶茶重新歸隊、老爸老媽的電話,還是有空再回吧…!

正如那些所有你以為過不去的過去,都會過去一樣;所有你以為能堅持住的新年新希望,明年還是新的。

所以家瑜格外佩服本週的美女來賓,她從八歲起就立定了志向與夢想,在她十八歲的時候就逐步實現這個夢想,直到現在還在完成夢想的路上。「灣區好聲音」之〈名人有話說〉單元本集專訪2021世界小姐中國賽區總冠軍姜思岐,分享她從小就立志成為世界小姐的追夢歷程,選美冠軍是如何練成的?以及漂洋過海代表中國競逐世界小姐后冠卻遭新冠阻撓的戲劇性翻轉經歷。想一睹最新...

Mark as Played
以前跟老爸抬槓,常常到最後老爸就意味深長的丟下一句「等妳到我這個年紀就懂了」!例如逢年過節他總是不要我們買禮物,因為他甚麼都不需要。我說甚麼都不需要的人生很無趣耶,他就說「等妳到我這個年紀就懂了」! 以前我每次大掃除完,環顧四周,總是想著這裡可以加個書櫃、那裡可以掛幅畫、上次逛街看中的床單組合待會就去買回來。這兩年,我每次大掃除完,丟了一堆東西之後,環顧四周,還是看著這個茶几太佔空間,那組瓷器可以捐出去義賣,床頭櫃等下就去問鄰居要不要搬走…! 翻著曾經寫過《野孩子》的張大春這兩年寫的《我的老台北》,我好像真的懂了。 本週家瑜的廣播節目「灣區好聲音」之〈名人有話說〉單元專訪前媒體人/灣區活躍義工梁動人,分享她的新冠歷險記!他們全家(四人兩狗)是如何染上最流行的Omicron?確診之後每個人的反應和症狀為何?有沒有後遺症?以及防了兩年、終於還是「中鏢」的感受? 在〈兩性有話說〉單元,家瑜...
Mark as Played

朋友說新的一年決定把所有的標準降低,希望這樣能容易快樂一點!例如把過好「這一年」當成目標,而不是「這一生」!

終於知道為什麼自己那麼沒出息了,一直以來我只要過好「這一天」就好了!

本週家瑜的廣播節目「灣區好聲音」之〈名人有話說〉單元繼續專訪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許傑〈下〉,聊聊後疫情時代的博物館有哪些事情是回不去的了?同時要跟著許館長體驗新風貌的亞博館將如何打開與衝擊你的五感?

在〈兩性有話說〉單元,家瑜和張冰討論新的2022目前看來是不是2020, too? 新年的四個發財日是何時?為什麼要準備換錢包?!

本週名人名言:

博物館就是一個說故事的地方,最關鍵的是如何把故事講好! —— 許傑

Mark as Played

新年快樂!

懷著對剛翻開的人生新頁的美好期待,家瑜一般會挑個自己喜愛的地方、希望在新的一年裡能常去的地方做為新年的起點。這次我來到了已經拜訪過無數次的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想從疫病陰影環繞不散的壓抑情緒中掙脫出來,再看看舘裡所珍藏的那些古老、靜止的文物,能告訴我甚麼新的故事?!

本週家瑜的廣播節目「灣區好聲音」之〈名人有話說〉單元專訪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許傑〈上〉,聊聊疫情如何衝擊與影響博物館的運作?同時我們要跟著館長一起逛已經進入展期尾聲的既前衛又傳統的沉浸式藝術展teamLab。

在〈兩性有話說〉單元,家瑜和張冰暢談新年各國是否有新氣象?以及家瑜如何無知無畏的在病毒肆虐亂竄的歲末年終勇闖賭城?!

本週名人名言:

世界上沒有古代藝術,所有藝術在創作的時候都是當代的! —— 許傑

Mark as Played

Popular Podcasts

    If you've ever wanted to know about champagne, satanism, the Stonewall Uprising, chaos theory, LSD, El Nino, true crime and Rosa Parks, then look no further. Josh and Chuck have you covered.

    The Joe Rogan Experience

    The official podcast of comedian Joe Rogan.

    Dateline NBC

    Current and classic episodes, featuring compelling true-crime mysteries, powerful documentaries and in-depth investigations. Special Summer Offer: Exclusively on Apple Podcasts, try our Dateline Premium subscription completely free for one month! With Dateline Premium, you get every episode ad-free plus exclusive bonus content.

    The Bobby Bones Show

    Listen to 'The Bobby Bones Show' by downloading the daily full replay.

    24/7 News: The Latest

    The latest news in 4 minutes updated every hour, every day.

Advertise With Us
Music, radio and podcasts, all free. Listen online or download the iHeart App.

Connect

© 2025 iHeartMedia,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