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Big

Mr.Big

政治大人物,企業CEO,有何成功的秘訣,致勝的絕招? Mr.Big 請他們現身說分明。 社會重要議題,台灣文化傳承,那些話題最新鮮、最有趣? Mr.Big 帶您關心台灣脈動。 Support this podcast: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sunday-mrbig/support

Episodes

December 7, 2022 6 mins

【 TASTE|生活食記|父親的小吃口袋名單 】

刀起刀落,砧板上的油雞飛快地裂解,空氣中頓時瀰漫出一股濃郁的油雞香味;另一邊,湯鍋旁下麵師傅眼前一列排開了近十碗的切仔麵,麵條在浸入高溫湯頭的當下,麵體瞬間綻放開來,同時也激發出了麵條本身的香味。
灶頭出麵的吆喝聲與食客興奮的點菜聲交相混雜,一種極不和諧的吵雜聲,但這音律卻能觸動人心,瞬間令人有種莫名的飢餓感,直接刺激著腦部神經,讓人看見什麼都覺得好吃,無形中增加了點菜的品項。

這日,儘管已是進入初冬的季節,正午時分,日頭卻依舊赤焰焰,剛結束用餐的人吃的滿頭汗水,而還在門外排隊的人則是等的一身淋漓,但一波一波的食客卻仍如潮水般的湧進湧出。

「賣麵炎|金泉小吃店」,一間隱身在大稻埕附近安西街巷弄裡的一間老麵店,如今已成為一間被米其林必比登推薦的排隊名店。

到底是何時開始喜歡上「賣麵炎」這一口,年代有點久遠,已不太記得了,但卻很清楚的知道,「賣麵炎」是父親口袋小吃名單中的一間老店,第一次品嚐「賣麵炎」便是父親帶的...

Mark as Played

職場中企業人力來自四面八方,人才匯聚,卻也龍蛇雜沓,其間老鳥欺負菜鳥並不稀奇,大有主管以權勢欺壓,駕馭下屬為禁臠,驅其勞役,奪其福利,佔盡便宜之事者。
初入職場的年輕人若遭遇這種情事,基本上毫無對抗能力,且大多因缺乏因應處置的經驗,最終只能默默承受,忍辱維生,或乾脆選擇離開,此處不留爺,另覓留爺處。

職場霸凌,從來就不是什麼新鮮事
但若,事件發生在,被自己口中所稱的「阿姨」不顧情誼,無理的欺壓,這...又該如何呢?

這是個真實事件......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sunday-mrbig/message Support this podcast: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sunday-mrbig/support
Mark as Played

Mr.Big :肺癌_新國民病
主持人:郭至楨
受訪者:羅真 (康健雜誌  記者)
Date : 2021.10.08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資料統計顯示,過去30年,國人吸菸的比率已從原本的32%下降到13%,但是國人罹患肺癌的發生人數卻是不降反增,其中肺腺炎更成為了國人罹患肺癌種類的主流,根據統計從1990年到2018年,男性罹患肺腺炎的發生率從原本的25.1%升高到58%,女性更是從原本的39.5%突然激增到了88.1%,對於這種不正常的現象,不禁讓人懷疑,如今在我們所生活的環境中,是否因大量的空氣污染以及職業環境的不良曝露所致,以致於讓「肺癌」成為了國人新的國民病!

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再次邀請到 康健雜誌 記者 羅真小姐,來為我們深入的剖析說明一下,為何國人罹患肺癌的發生率竟會如此的激增?

以及當越來越多的不菸族罹患肺癌的比例卻越來越高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又該如何對抗空汙?遠離PM2.5,以及有害的職業環境傷害呢?

...

Mark as Played

Mr.Big :肺癌_新國民病
主持人:郭至楨
受訪者:羅真 (康健雜誌  記者)
Date : 2021.10.08

各位聽眾朋友們,您知道我們每天要吸入多少空氣嗎?

如果用2公升特大寶特瓶做為單位來計量的話,一天24小時,一般成年人在休息狀態下,每次呼和吸的空氣量大概各有0.5公升,以每分鐘呼吸平均約14回計算,相當於吸入約 7公升的空氣,一天1,440分鐘下來,我們就吸入約10,080公升的空氣,等同於約5,040瓶特大寶特瓶容量的空氣。如果每天再加上一些運動的時間計算的話,此時呼吸加深加快,每次吸入的空氣量更將達到休息時的4~5倍。

因此,我們不僅要問,當我們每天要吸入如此大量的空氣時,我們所吸入的空氣到底乾不乾淨?呼吸時,除了空氣之外,我們又同時吸入了哪些東西呢?

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再次邀請到 康健雜誌 記者 羅真小姐,來為我們深入的剖析說明一下,為何國人罹患肺癌的發生率竟會如此的激增?

以及當越來越多的不菸族罹患肺...

Mark as Played

Mr.Big 網路廣播:紅色資本入侵!

主持人:郭至楨

受訪者:洪綾襄 (財訊雜誌  主編)


如果說,國內「某物流業者」因中資的入主,而產生了足以撼動台灣護國神山台積電等半導體產業以及光電產業的能力,您相信嗎?

為何僅短短的四年,一間原本資本額才七億,且官股過半的物流公司,竟然悄悄的風雲變色,變成了「紅色資金」過半的中資企業,而這間物流公司竟然還扮演著,台灣半導體產業與光電產業最為重要的物流供應鏈的關鍵角色。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何官股會變成中資?而這其中的人、事、物,彼此間又發生了什麼樣的質變效應呢?

Mr.Big Talk Show  YouTube : https://youtu.be/096hqy62ei0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sunday-mrbig/message Support this po...
Mark as Played

Mr.Big 網路廣播:紅色資本入侵!

主持人:郭至楨

受訪者:洪綾襄 (財訊雜誌  主編)


台灣官員 -- 完美的編劇,精彩的套招 --

時任 交通部長 賀陳旦:

國營事業要民營化,交通部予以尊重,但「科學城」是政策使命,過程還是值得討論的 ... 啦啦啦...


時任 華航董事長 何煖軒:

因為華航嚴重虧損,已無能力繼續持有,此時新竹物流願意接手,我當然就賣了啊!

(續集是...何煖軒從華航離職後,隨即以無接縫的方式,華麗入主新竹物流上層的控股公司仰德集團擔任首席總顧問)


時任 台糖董事長 黃育徵:

科學城物流非台糖的核心事業,且當時華航釋出股權的時間與台糖的預算時程規劃無法配合,所以未認購 ... 啦啦啦...


秦嘉鴻:(現任  益州化工集團董事長、國策顧問)

在科學城物流股權轉移的過程中,以每股16元從新竹物流手中買下6.07%的股權,後再以每股22元,將股權轉買給嘉里大榮,完美套利!

Mr....

Mark as Played

Mr.Big 網路廣播:紅色資本入侵!

主持人:郭至楨

受訪者:洪綾襄 (財訊雜誌  主編)

2021年02月10日,順豐控股董事長王衛在香港宣佈,順豐物流將以175億港元收購「嘉里物流聯網」51.8%股權。
然而嘉里物流聯網正是台灣上市公司「嘉里大榮物流」的母公司,持股約53.4%,而嘉里大榮物流又持有「科學城物流」60.07%的股權。
順豐控股收購嘉里物流聯網,即意味著中資色彩濃厚的順豐控股已入侵台灣科學城物流...(提要摘自財訊雜誌)

Mr.Big Talk Show  YouTube : https://youtu.be/MewujBnGmJ4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sunday-mrbig/message Support this podcast: https://podcasters.spo...
Mark as Played
June 30, 2021 18 mins

Mr.Big 網路廣播:退休宅新主張!

主持人:郭至楨

受訪者:游筱燕 (財訊雜誌 撰述委員)

Date : 2021.06.29

Youtube : https://youtu.be/rJX8aJcic90


一份來自於安聯首席經濟學家 Ludovic Subran (盧多維奇·蘇布蘭) 所做「區域性老年年金報告」調查分析顯示,預估到了 2050 年,亞洲地區 65 歲以上人口將逼近 10 億大關。其中,台灣 65 歲以上人口比重,將從目前的 16% 攀升至 35%,躋身全球 10 大高齡市場。

同時,另一份根據台灣國家發展委員會所做的「每5年人口金字塔及扶養比動態圖」資料顯示,2020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約佔總人口數的16%,預估到了2050年時,台灣65歲以上人口數的佔比將攀升到36.5%,台灣國發會所做的老齡化調查資料結果,甚至比國際性的調查結果還要嚴重!

當所有的跡象皆已證實,台灣已邁入了超高齡老化的國家,因此不管您現在幾歲,對於老化與退休...

Mark as Played

Mr.Big 網路廣播:「抗疫持久戰 之 人民需要疫苗救命!」

主持人:郭至楨

受訪者:邱莉燕 (遠見雜誌 資深副總編輯)


2021年05月09日溫馨的母親節才剛過不到兩三天,一直以來令台灣人民感到信任且自豪的台灣防疫政策,卻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機。華航確診機師加上諾富特防疫旅館管理失控,混雜群聚的結果,造成了台灣第一個防疫大破口,隨即在05月12日台灣進入了二級防疫警戒。從此,疫情就像潰了堤的洪水一般四處竄流,擋無可擋。

隨後又發生了,蘆洲前獅子會會長、萬華茶藝館、彰化葡萄盤商等一連串的大型群聚性社區感染,瞬間便在全島擴散開來,由於疫情蔓延的速度與確診的人數既快且多,05月19日台灣疫情便提升到了第三級警戒,直至今日(6/4)已經是進入三級警戒的第17天,台灣全島的確診人數截至 6/3 止,已多達  9,974人,死亡人數為166人,然而疫情似乎未見緩解,每日還是以多達數百名確診人數的速度持續地擴散延燒中,疫情危急的程度幾乎已直逼四...

Mark as Played

Mr.Big 網路廣播:「抗疫持久戰 之 與病毒共存!」

主持人:郭至楨

受訪者:邱莉燕 (遠見雜誌 資深副總編輯)


面對新冠疫情,台灣真的再也沒有「心存僥倖」的資格了,過去所謂的「防疫模範生」只不過是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假象,就像一張毫無保護力虛幻的薄膜,不禁一擊。當病毒來襲時,我們終就得面對的是疫情最殘酷試煉,儘管代價慘痛,但我們相信以台灣人民的智慧與勇氣,終究可以渡關這場世紀瘟疫的難關!

如今,全世界都已明瞭對抗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將會是一場相當漫長的持久戰。與病毒共存,更將成為未來人類必須具備的生存能力,因為病毒已經變強,我們必須變得更強!

YouTube : https://youtu.be/QKOCxPppibY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sunday-mrbig/message Support this podcast: ...
Mark as Played

Mr.Big 網路廣播:「您快樂嗎?情緒就醫指南」

主持人:郭至楨

受訪者:羅真 (康健雜誌 記者)

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有各種情緒,喜怒哀樂總是會不經意的到來,隨著情緒的起伏,直接影響著我們心理與身體的健康。

根據中研院生物醫學科研究所的調查顯示,目前台灣精神疾病的盛行率約為23.8%,在2020年便約有205萬人因為情緒的問題就醫,約有381.5萬人服用鎮定劑藥物,平均每6人就有1人必須靠藥物入眠。若將精神疾病的問題放大全球,根據世衛組織的資料顯示,目前全球有高達10億的人口,正遭受著精神疾病所苦。

為何會有這麼多的人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遭受如憂鬱症、焦慮症等問題所纏繞受苦?這是個人的問題?還是大環境整體的問題所致?

對於這樣的精神疾病,患者又該向誰求助?找尋正確有效的醫療資源呢?

YouTube : https://youtu.be/vLc_syAgoEE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
Mark as Played

Mr.Big 網路廣播:「中共十四五開局!如何解讀與因應?」

主持人:郭至楨

受訪者:邱莉燕 (遠見雜誌 資深副總編輯)

從1953年開始,中國大陸官方便以每五年,作為一個計畫性經濟發展目標,訂定了所謂的「五年規劃綱要」,至今已經走過了13個五年計劃,今年2021年將是第14個五年規劃的開始。

根據過去所完成的五年計劃結果顯示,中共的五年規劃綱要,似乎產生了高效率的功能,將中國大陸的整體經濟與人均所得快速的往前躍升。如今的中國大陸,不僅已成為全球第一大貨物貿易市場,同時很可能即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

對於這一個已經開始啟動的「第14個五年規劃綱要」主體內容為何?

全世界所關注的,除了中國大陸將計畫朝向何種新型態的競爭舞台發展外?

各國政府更關注應該是,隨著中國大陸未來這五年的變化,又將會對全球經濟以及許多高度競爭的產業(例如網路通訊、創新科技等)又將產生何種巨大的影響?

當然,身為與中國大陸關係既密切又錯綜複雜的台灣,不論是官方或企業,又該如何分...

Mark as Played

Mr.Big 網路廣播:「2021 好工作機會來了!」

主持人:郭至楨

受訪者:賴若函 (Cheers雜誌 主編)


儘管疫情危機仍未完全解除,但隨著國內開始實施階段性的施打疫苗後,台灣整體產業經濟皆已呈現穩定回溫成長的力道,相對的也帶動了就業市場漸趨於活絡!

從農曆年後自今,已過了一個多月了,根據國內人力銀行的調查顯示,有將近73%的企業有計畫性的會在今年的第二季開出徵才職缺,其中尤其以「資訊科技、營建不動產,以及金融業」這三大產業的徵才意願最為積極。

然而,當產業開始逐漸學會如何因應疫情衝擊,積極轉型來面對危機的同時,企業因轉型而所需要的人才也隨之改變了,在這個全球抗疫轉型的時代裡,您是否也正面臨著求職或轉職的瓶頸呢?

從各種跡象顯示,2021年將會是一個就業市場蓬勃的好時機,但是您是否也已經準備好了呢?

YouTube : https://youtu.be/5SBZseR0Xdw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
Mark as Played

Mr.Big 網路廣播:「疫苗過後... 疫情會過嗎?」

主持人:郭至楨

受訪者:邱莉燕 (遠見雜誌 資深副總編輯)


當 COVID-19的疫情由 2020年的全球大爆發,持續延燒進入 2021年後,如今人類與 COVID-19病毒的關鍵對決,將從被動的生活防疫與地域性的隔離,轉進為主動式的「疫苗」攻防。因此,此時人類所研發出來的「疫苗」,是否能夠有效遏阻 COVID-19 病毒對人體的威脅,將成為2021年全人類決戰 COVID-19的重要關鍵。

然而,當世界各國政府開始實施COVID-19疫苗全面性普打的同時,台灣呢?

自從疫情爆發以來,台灣一直被稱為全球防疫模範生,但為何在「施打疫苗」這件事情上,我們始終慢半拍,遠落後國際的腳步?

同時,疫情指揮中心對於國際疫苗的取得管道與數量,以及是否可以對國人實施全面性的普打措施,政策上似乎仍有許多未定的疑慮?

當大家都在期待疫苗之際,但對於「施打疫苗」這件事,相信你我心中可能都還存有些許的疑問?

例如:...

Mark as Played
March 13, 2021 20 mins

Mr.Big 網路廣播:「尋找台灣新創獨角獸」

主持人:郭至楨

受訪者:吳雅樂 (財訊雜誌 資深記者)

對於剛剛過去的2020年,由於 covid-19 疫情的影響,導致全球許多產業遭受嚴重衝擊,但也有部分的產業卻是因疫情而受惠,例如生技類產業以及全球電子商務產業等。同時更令人難以想像的是,在這種艱困的環境中,依然仍有許多新創企業如雨後春筍般的,正不斷的在冒出中。

根據全球創業者網路機構 startupBlink 所公布的「2020年創業生態系排名」報告資料顯示,2020年儘管遭受疫情嚴重衝擊,但新創公司上市的腳步卻絲毫不受影響,而且募資金額更是創下新高,光是非金融企業的募資便已超過八千億美金。

而台灣,在新創企業成長方面同樣表現亮麗,其中台北市在這份報告中全球排名42,若在亞太地區排名第14名,被點名為「創業生態系發展最快速的創新城市」。

在今天的節目中,特別邀請到 財訊雜誌的資深記者 吳雅樂,來帶我們深入探索「尋找這些台灣的新創企業」他們到底是何種樣貌?...

Mark as Played
March 5, 2021 25 mins

Mr.Big 網路廣播:「糖尿病前期」

主持人:郭至楨

受訪者:張曉卉  (康健雜誌 總主筆)


在台灣,人手一杯手搖飲料,幾乎已成為國人最常飲用的飲品。但伴隨著手搖飲料喝進體內的卻是嚴重過量超標糖分的攝取。也因此,在無形中造成國人罹患糖尿病的比例越來越高,糖尿病更是多年來蟬聯排名國人十大死因第五名的健康殺手。

台灣罹患糖尿病的時鐘已越走越快,根據最新資料顯示,台灣每年新增約16萬名糖尿病患者,平均每3分鐘就有1人確診,而且有明顯年輕化的趨勢。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資料顯示,20歲以下的罹患糖尿病的比例已經從 2008年的 9.65%,激增到2019年的 13.94%,成長了快1倍。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自己正處於瀕臨罹患糖尿病邊緣的「糖尿病前期」患者。

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們很高興邀請到 康健雜誌總主筆 張曉卉 小姐,跟大家介紹什麼是「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與「糖尿病」兩者有何區別?

無論是「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患者又該如何尋求正確的治...

Mark as Played

Mr.Big 網路廣播:「抗發炎,滅身體的火!」
主持人:郭至楨
受訪者:羅真 (康健雜誌 記者)

您知道我們的體內可能正潛藏著慢性發炎的危機,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而體內的慢性發炎,卻是一種嚴重危害健康的警訊,因為長期的慢性發炎及有可能會引發身體各種器官的病變,甚至會提高罹患癌症或阿茲海默症的風險。但,重點是,為何我們的身體會慢性發炎呢?...more

YouTube : https://youtu.be/U8vPTqLxdck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sunday-mrbig/message Support this podcast: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sunday-mrbig/support
Mark as Played
January 17, 2021 20 mins


Mr.Big 網路廣播:「APPLE CAR 密殺絕技」
主持人:郭至楨
受訪者:林宏達 (財訊雜誌 副總編輯)


電動車,不僅是近些年來的熱門話題,同時更是兼具未來車市發展,並且極有可能會是帶動新一波產業科技革命的創新趨勢。

當然,談到電動車,大家肯定直覺想到的會是「特斯拉」,的確特斯拉自2008年首度發表了 Roadster 驚艷全球後,至今近13年來,特斯拉在汽車工業上的確創造出許多的驚奇,引領趨勢,尤其是在全自動無人駕駛系統方面的科技,已成為全球注目的焦點。

但如今,特斯拉最強勁的敵人出現了,跟據國際媒體報導,身為智慧型手機  smart phone 創始與領導品牌的 Apple 不僅早已悄悄佈局電動車,並且很有可能會在2024年,APPLE CAR 便可正式進入市場與消費者見面。

APPLE ,以一隻 iPhone 智慧型手機,改變的不僅僅只有手機產業,同時更顛覆了相機、攝影機、影視、音樂與遊戲產業。

如...

Mark as Played
January 17, 2021 22 mins

Mr.Big 網路廣播:「麻醉真相!」 

主持人:郭至楨 

受訪者:謝佳君 (康健雜誌 資深記者) . 

相信大家都知道,如果要進行手術開刀,就必須得麻醉,而絕大多數的人在意的是,是誰來幫我開刀?用什麼方式開刀?但卻鮮少有人知道或關心,手術過程中讓你失去知覺,以利手術能夠順利進行的「麻醉」是誰做的?麻醉又是怎麼一回事? 

從電影電視情節中所看到的畫面,麻醉好像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只要罩上呼吸面罩,病人便進入睡眠狀態,一切就搞定。 然而,麻醉不僅一點都不簡單,而且具有高度的風險性,因為手術中外科醫師只管動刀,至於如何讓你進入不省人事,忘記疼痛,然後在手術完成後,還要能夠讓你再度覺醒,恢復意識,以及在麻醉過程中維持各種生命跡象的穩定等等,這些都是麻醉的領域。 

簡單的說,如果麻醉發生狀況,病人很可能就醒不來了!...more 

YouTube:https://youtu.be/Gzo1Ayqk61M

...
Mark as Played

Mr.Big 網路廣播:「加薪時代」
主持人:郭至楨
受訪者:陳雅潔 (財訊雜誌 採訪主任)

您也是一般的上班族嗎?,那麼請想想,您有多久沒有加薪了!

此時談這個話題,您或許會認為,根本就不可能嘛,因為時機不對,全球疫情不僅未有稍減,反而還有越形嚴重的趨勢,在疫情下,絕大部分的產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寒冬,企業能夠不裁員硬撐下去就已經是相當不簡單了,而員工還能保住飯碗就該偷笑了,怎麼可能在這種時候和老闆談加薪呢?

但,就是因為值此疫情寒冬,卻是有不少的老闆懂得要為企業做長遠的佈局,懂得得在最危急的時候,更應該要留住人才,甚至是吸引外部的優秀人才,此時除了企業品牌的吸引力之外,適時的調薪更是留住人才或是網羅人才最直接且有利的武器,其中「台積電」便是最好的例子 ...

YouTube : https://youtu.be/_IKImDANpp8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
Mark as Played

Popular Podcasts

    Current and classic episodes, featuring compelling true-crime mysteries, powerful documentaries and in-depth investigations.

    Stuff You Should Know

    If you've ever wanted to know about champagne, satanism, the Stonewall Uprising, chaos theory, LSD, El Nino, true crime and Rosa Parks, then look no further. Josh and Chuck have you covered.

    The Nikki Glaser Podcast

    Every week comedian and infamous roaster Nikki Glaser provides a fun, fast-paced, and brutally honest look into current pop-culture and her own personal life.

    White Devil

    Shootings are not unusual in Belize. Shootings of cops are. When a wealthy woman – part of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families in Belize – is found on a pier late at night, next to a body, it becomes the country’s biggest news story in a generation. New episodes every Monday!

    Start Here

    A straightforward look at the day's top news in 20 minutes. Powered by ABC News. Hosted by Brad Mielke.

Advertise With Us
Music, radio and podcasts, all free. Listen online or download the iHeart App.

Connect

© 2024 iHeartMedia, Inc.